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 氢能产业链之储氢产业分析:储氢发展适度超前,高压储氢优先实现

    发布时间:2022-10-06


    一、氢能储运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1.1 氢能储运在产业链中成本较高

    氢能产业链整体可以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储运环节是高效利用氢能的关键,是影响氢能向大 规模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氢能全产业链中,氢的储运是制约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氢气特殊的 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它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性低。

    (1)重量轻、密度小:在所有元素中,氢的重量最轻、密度小,需要提高储运容器压力进而提高氢的密度来提高氢能利用 的效率;

    (2)液化温度低:常压下氢气在-253℃温度才能液化,液化能耗高、静态蒸发损失大,对液氢储罐要求很高;

    (3)原子半径小:氢的原子半径非常小,氢气能穿过大部分肉眼看不到的微孔,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 的钢板;

    (4)性质活泼:氢气非常活泼,稳定性极差,泄露后易发生燃烧和爆炸,这些因素都对氢气的储运技术提出了挑战。

    从终端氢气价格组成来看,氢气储运成本占总成本的 30%左右,经济、高效、安全的储运氢技术已成为当前制约氢能规模 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图片

    1.2 高效率和低成本是氢能储运发展趋势

    氢能储运包括氢能储存和氢能运输两部分,氢能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采用何种氢能运输方式。提高氢能储运效率,降低氢能储 运成本,是氢能储运技术发展重点。氢能源汽车存储 5公斤的氢气,在 70MPa的压力下,存储系统的容量约为 200升,是当今燃油汽车中汽油箱容量的 3-4倍。

    氢能的储运具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氢气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气体,体积能量密度较低,扩散系数较大;另一方面,氢气的 燃点较低,爆炸极限宽,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经济、高效、安全的储氢技术是氢能利用走 向实用化、产业化的关键。

    1.3 储氢的技术要求

    储氢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氢气能量密度。美国能源部(DOE)要求 2020年国内车载氢能电池的氢气质量密度(即释放出的 氢气质量与总质量之比)须达到 4.5%,2025 年达到 5.5%,最终目标是 6.5%。

    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未来新型储氢材料的储氢质量标准为 5%。美国 2010 年到 2015 年的体积储氢容量分别为 45g/L 和 81g/L、存储成本分别为 4 美元/kWh 和 2 美元/kWh。同时氢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当氢气浓度为 4.1%-74.2%时,遇火即爆。因此评价储氢技术优劣,还必须考虑安全性。

    1.4 氢能储存场景及相关标准

    氢能储存场景主要包括在加氢站的储存、在运输车的储存和燃料电池车的储存等几种场景,目前已经形成加氢站及车载氢系 统、气液固储氢等相关标准。

    1.5 氢能给压力容器行业带来新机遇

    氢能产业的发展给压力容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氢能储运设备是氢能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氢能产业发 展的必要支撑。另一方面,氢能产业发展将推动临氢、超高压、超低温以及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多层包扎结构设备的设计制 造、检验检测、风险评估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推动压力容器产业向高端、清洁、环保、高效方向的转型升级。但氢 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压力容器技术要求提出了**的挑战,目前一系列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1)氢能储运装备的材料方面亟待解决。目前高压氢气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站用储氢瓶组等设备所用的高强钢既没有 制定标准,也没有成熟的材料可供选用,4130X钢已应用于 45MPa站用储氢瓶组,但其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需要研 究提出高压临氢环境下设备选材的安全基本要求,开发专用材料。针对已有应用经验的 4130X 钢,仍需对其与高压氢气的 相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掌握氢脆受材料成分、组织、加工方法、氢分压等的影响规律,形成 4130X 钢用于高压氢气储运场 合的专项技术要求。对于 IV 型储氢气瓶,需要研发内胆专用塑料材料,建立材料性能指标体系等相应标准。

    (2)氢能储运设备设计制造应不断创新。对于 IV 型瓶,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主要有内胆结构设计方法、有限元应力分析设计 方法、塑料内胆成型方法和工艺、内胆与瓶口密封结构设计方法等,需要研究解决结构尺寸的确定方法及其对气瓶安全性能 的影响、内胆与瓶口之间泄漏机理及影响因素、内胆常见缺陷及其成因和预防措施等科学技术问题,有待提出内胆成型、纤 维带压缠绕、树脂固化的工艺评定方法。

    (3)储氢设备的型式试验能力还不全面,需加强试验环节以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对 35MPa以上压力等级的车载氢气瓶, 按 GB/T 35544-2017 标准的要求,型式试验项目包括氢气循环试验,但我国目前还没有通过氢循环试验的产品,氢循环试 验装置技术复杂度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后期维护成本高,我国仅有个别型式试验机构搭建了试验装置。

    此外,为推进氢能储运设备的成熟发展,我们还需要对相应的氢能储运设备使用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建立现代化管理 平台,通过搭载安全监控系统并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储氢压力设备的“智能网联化”。

    1.6 储氢容器材料要求不断提升

    高压储氢气瓶是压缩氢广泛使用的关键技术,随着应用端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轻质高压是高压储氢气瓶发展的不懈追求。目前高压储氢容器已经逐渐由全金属气瓶(Ⅰ型瓶)发展到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Ⅳ型瓶)。

    (1)全金属储氢气瓶/罐(Ⅰ型瓶),其制作材料一般为 Cr-Mo钢、6061铝合金、316L等。由于氢气的分子渗透作用,钢 制气瓶很容易被氢气腐蚀出现氢脆现象,导致气瓶在高压下失效,出现爆裂等风险。2004 年 7 月,中石化牵头成立了由钢 铁企业、使用单位以及有关科研单位等组成压力容器钢板国产化联合攻关组,共同推动钢板研制和应用工作。参与研制的 5 家钢铁企业(宝钢、鞍钢、武钢、舞钢、济钢)目前已经陆续成功开发了用于大型储备罐的高强度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9Ni 钢最早由太钢于 2007 年开发生产,目前鞍钢、武钢、南钢、湘钢均有生产能力,由于储罐需要 6mm 厚的中厚板,南钢的 市场份额较大。太钢、鞍钢和南钢等钢企研发的 LNG 低温压力容器用 9%Ni 钢板也通过了**容标委鉴定审查,实现了工 程应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2)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Ⅱ型瓶、Ⅲ型瓶和Ⅳ型瓶)。Ⅲ型瓶和Ⅳ型瓶是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制造的主流气瓶。其主要由 内胆和碳纤维缠绕层组成。Ⅲ型瓶的内胆为铝合金,Ⅳ型的内胆为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则以螺旋和环箍的方式缠绕在内胆 的外围,以增加内胆的结构强度。

    总体而言,高压储氢气瓶Ⅰ型瓶、Ⅱ型瓶和Ⅲ型瓶常用的材料有铝(6061 或 7060)、钢(不锈钢或铬-钼钢)。Ⅳ型瓶内胆常用 的聚合物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聚酰胺基聚合物等。高性能纤维是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主要增强体。通过对高性能纤维 的含量、张力、缠绕轨迹等进行设计和控制,可充分发挥高性能纤维的性能,确保复合材料增强压力容器性能均一、稳定, 爆破压力离散度小。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硼纤维、碳纤维、芳纶和 PBO 纤维等纤维均被用于制造纤维复 合材料缠绕气瓶,其中碳纤维以其出色的性能逐渐成为主流纤维原料(如日本东丽的 T300、T700、T1000)。




    二、氢能储存技术以高压储氢为主

    2.1 氢能有三种储存方式

    目前,主要储氢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从技术发展方向来看,目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比较成 熟,一定时间内都将是国内主推的储氢技术;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可以利用传统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运输、加注,方便建立 像加油站那样的加氢网络,相比于其它技术而言,具有****的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但该技术尚有较多技术难题,未来 看会极具应用前景;固态储氢应用在燃料电池汽车上优点十分明显,但现在技术还有待突破,短期内不会有较大范围的应用, 长期来看发展潜力比较大。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 版)》预测:我国氢能储运将按照“低压到高压”“气 态到多相态”的方向发展,由此逐步提高氢气储存和运输的能力。氢能市场渗入前期,氢气用量及运输半径相对较小,此时 高压气态运输的转换成本较低,**性价比;氢能市场发展到中期(2030年),氢气需求半径将逐步提升,将以气态和低温 液态为主;远期(2050 年)来看,高密度、高安全储氢将成为现实,完备的氢能管网也将建成,同时出台固态、有机液态 等储运标准及管道输配标准作为配套。

    2.2 氢能储运发展空间广阔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 2050 年,氢能产业将创造 2.5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 1万亿元;到 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 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 12万亿元,这 将对氢能储运设备材料提出了大量市场需求,氢能储运设备材料或成为较好的投资机会。

    **对储氢环节技术研发更加重视。根据 2018-2021 年**“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指南汇总数据,从三大产业链环节分布 变化中可以发现,**加大了制氢和储氢技术的研发重视。相比 2018—2020 年,2021 年储氢技术的研发项目占比大幅提 升,氢能源储运愈发重要。



    三、高压储气瓶技术逐步成熟

    3.1 高压储氢瓶的应用场景

    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储氢方式,在国内外已经实现一定规模商用。这种技术路线主要通过高压储气瓶来实现氢气 的储存和释放。根据材质的不同,高压储氢瓶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 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 型)、金属内胆纤维缠绕 瓶(III 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 型)4 种。

    根据高压氢容器的不同使用要求,可以将高压储氢分为固定式高压储氢、车载轻质高压储氢和运输用高压储氢。固定式储氢瓶:在高压储氢技术中,目前最为成熟且成本较低的技术是钢制氢瓶和钢制压力容器,如目前工业中广泛采用 20MPa 钢制氢瓶,并且可与 45MPa 钢制氢瓶、98MPa 钢带缠绕式压力容器进行组合应用于加氢站。但是钢制氢气瓶由于 较高的重量,因此并不适宜汽车用。储氢装置是加氢站中的一个重要装置,一般采用 45MPa储氢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具有较大容积的气瓶,该类气 瓶的单个容积在 600-1500L 之间,为无缝锻造压力容器;另一种是采用小容积的气瓶,单个气瓶的容积在 45L-80L。

    储运气瓶与车载气瓶的差别在于压力不同,储运气瓶的压力高于车载氢气瓶。当为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时,以站内储氢瓶和车 载瓶之间的压差为驱动力。大直径储氢长管: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2002年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 20/25MPa大容积储氢长管,并应用于大规 模氢气运输。长管气瓶材料为铬钼钢 4130X,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抗氢脆能力。钢带错绕式储氢罐:钢带错绕式储氢罐目前有 45MPa 和 98MPa 两种型号,如浙大与巨化集团制造生产的两台国内**压 力等级 98MPa 立式高压储罐,安装在江苏常熟丰田加氢站中。

    储氢瓶:目前车用高压储氢瓶的国际主流技术通过以铝合金/塑料作为内胆,外层则用碳纤维进行包覆,提升氢瓶的结 构强度并尽可能减轻整体质量。目前国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广泛使用 70MPa碳纤维缠绕 IV 型瓶,与之相比,目前我国车 载储氢方式大多为 35MPa 碳纤维缠绕III 型瓶,而 70MPa 碳纤维缠绕 III 型瓶也已少量用于国产汽车中。

    运输用高压储氢瓶:高压氢气的运输设备主要用于将氢气从产地运输到使用地或加氢站。管式拖车用旋压成型的大型高压气 瓶盛装氢气。典型管式拖车长 10.0-11.4m,高 2.5m,宽 2.0-2.3M,盛装的氢气压力在 16-21MPa 之间,质量在 280kg 左 右。

    3.2 车用储氢瓶成本碳纤维占比高,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1)储氢瓶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亟待突破

    储氢瓶产业链可以简单划分为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终端应用三个环节。其中,上游原材料包括铝材、 钢材、碳纤维和树脂等,零部件包括各种金属阀门和各类传感器;中游生产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等;下游则是在燃料汽车、 氢气运输罐、加氢站等场景上的应用。在产业链供应方面,目前车载储氢瓶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如碳纤维主要依赖进口,瓶口 阀、减压阀等也主要依赖进口,未来这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将逐步实现国产化。

    (2)车用储氢瓶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占比高

    目前,国内外车载储氢气瓶(III/IV 型)由内至外包括内衬材料、过渡层、纤维缠绕层、外壳保护层。国内内衬材料多选用 铝合金,国外则多选用特种塑料;内层之外又称为复合材料层,一般分为两层,内层为碳纤维缠绕层,一般是由碳纤维和环 氧树脂构成;外层为玻璃纤维保护层,一般是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两层均是由缠绕工艺制作而成,通过对环氧树脂 加热固化,以保证气瓶强度。

    从车载储氢瓶材料成本来看,储氢瓶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外部缠绕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于储氢质量均为 5.6kg的 35MPa、 70MPa 高压储氢IV 型瓶成本构成来看,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分别占系统总成本的 75%和 78%。

    目前,高压储氢瓶用碳纤维主要采用 T700级及以上规格,从企业碳纤维生产企业角度来看,目前碳纤维生产企业中,日本 和美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020 年全球 碳纤维行业有效产能为 16.79 万吨,比 2019 年增加了约 1.30 万吨。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产能分别为4.50 万吨、3.73万吨和 2.92万吨,占全球总产能 6成以上。目前我国碳纤维企业主要以中复神鹰、恒神股份、光威复材等 企业为主。

    目前,由于国内 70MPa碳纤维缠绕 IV 型瓶的制备技术不成熟、规模化生产难度大,因此目前成本相对较高,抑制了 IV 型 储氢瓶的需求。据美国汽车研究理事会研究发现,当生产规模越大,储氢瓶成本也就越低,如当气瓶生产规模由 1万套提高 到 50 万套时,氢气瓶成本会下降 20%。未来随着氢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储氢瓶成本有望下降。

    3.3 国内高压储氢产业链主要企业及产品

    从国内主要高压储氢瓶生产企业生产的 III型储氢瓶与国外 IV型瓶性能对比来看,IV型瓶质量轻且储氢密度高。同等体积下, 压力越大储氢量越高,车辆行驶里程就更远。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短期内国内储氢技术仍然会以高压储氢为 主。

    兰石重装:公司在氢能源领域主要产品为加氢反应器等用氢装备、煤气化制氢装备、储氢用球罐设备等,正在研发超高压储 氢装备(45Mpa/75Mpa)、高压气固组合储氢容器、POX 造气制氢装置废热锅炉等。近年来,公司依托所属工程研究院、 控股股东兰石集团研发力量和兰州新区**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平台,重点围绕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分布式氢储能技术及应用、煤气化制氢技术、大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的研发和制造、加氢站配套使用的换热冷却装置——微 通道换热器、高压大流量氢气压缩机的设计及制造等开展技术研究,并在“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系统中的甲烷蒸汽重整反应 器”研制领域有相应技术合作及储备。

    中国一重:公司是最早实现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国产化的企业,目前国内石化企业所使用的国产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多 为公司生产。

    国机重装:公司研制的加氢反应器,创造了世界加氢反应器产品和制造技术工艺复杂性的“世界之最”。公司氢能源装备目 前正处于研发阶段,重点加强在储氢装备等方面的产品开发。


    巨化集团公司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巨化集团工程公司”):公司有三十多年的压力容器制造历史,具有美国 ASME、美国 DOT和欧盟 TPED国际认证。近年来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863”项目—高压储氢罐的制造,完成了加氢示范站(在北 京)三台氢气储存容器(压力分别为 47Mpa和 75MPa,容积 5m³)的制作交付使用并顺利通过验收;在钢制包装容器系列 方面,分别建有非重复充装钢瓶、可重复充装钢瓶到罐式集装箱生产线。

    葛洲坝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葛洲坝中科储能”):公司是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在北京拥有 研发中心,在武汉葛洲坝装备产业园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具有国际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核心技术和产品,致力于储电、 储热、储冷、储氢、储气等多种储能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产业化推广,在能源供给侧为客户提供国际的储能解决 方案。

    富瑞特装:公司正在进行氢燃料电池车用液氢供气系统及配套氢阀的研发工作,该产品是对目前应用较多的车用高压供氢系 统的补充,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重卡,液氢供气系统产品样品现已试制完成有待进行装车试验,配套氢阀有待交付第三方进 行试验。

    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科泰克”):公司是专业生产高压容器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从事铝合金内胆、呼 吸气瓶、车用复合气瓶、高压及超高压容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已展开 IV 型瓶的材料选型匹配等基础性研究工作。隶属 **市场监管总局的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也已经到参与到** 70MPa IV 型瓶的课题研究中。

    京城股份:公司所属企业北京天海,深耕气体储运装备业务二十余年,在 2014 年率先完成 70MPa 高压氢燃料车用储氢瓶 的开发。

    沈阳斯林达深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沈阳斯林达”):公司已研发出无缝不锈钢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铝合金内胆、铝合金 无缝气瓶、铝合金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铝合金内胆玻璃纤维环向缠绕气瓶、钢质无缝气瓶、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车用压 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车用压缩天然气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消 防气瓶、便携式医用供氧器十三类别二百八十余种规格产品。2016年 70MPa高压储氢瓶通过了**型式试验,搭载该气瓶 的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 400 公里的续航能力。

    亚普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 III 型 35MPa车载储氢系统正与相关方深度合作,公司自主研发的 IV 型 70MPa小容积车载储氢 瓶正在搭载整车台架进行相关性能验证;大容积车载储氢瓶正在进行 A(能满足基本功能的)样件的试制工作。公司已与相 关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 IV 型 70MPa 氢燃料系统的研发、应用。

    中集安瑞科:与 IV 型储氢瓶领域的“鼻祖”挪威 Hexagon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与 Hexagon成立针对中国及东南亚市 场快速增长的高压氢气储运的合营公司。中

    复神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销售主要产品为碳纤维。通过多年自主 研发掌握了碳纤维生产全流程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千 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2018 年 1 月,公司“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成果荣获 2017 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光威复材:公司是专业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 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光威复材采用干湿法处理工艺进行生产的 T700S 级碳纤维可用于 通过缠绕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包括储氢瓶在内的高压气瓶。

    中简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以“技术领先,注重应用,技术向纵深发展,应用向纵横发展”为战略目标,用科技与创新为 社会持续提供**性能的碳纤维。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各项指标参数要求较高,在航空航天装备论证阶段即 对碳纤维各项指标予以确定,目前公司所生产碳纤维主要为高端、高性能型碳纤维产品,已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恒神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为碳纤维、 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丹强丝及功能性纤维、技术服务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四、液体和固体储氢技术已经进入示范阶段

    4.1 液态储氢目前主要应用在航天工程中

    低温液态储氢将氢气冷却至-253 摄氏度,液化储存于低温绝热液氢罐中,储氢密度可达 70.6kg/m3,体积密度为气态时的 845 倍,实现高效储氢,其输送效率高于气态氢。但液氢装置一次性投资较大,液化过程中能耗较高,储存过程中有一定的 蒸发损失,其蒸发率与储氢罐容积有关,大储罐的蒸发率远低于小储罐。国内液氢已在航天工程中成功使用。

    优点:液化储氢具有热值高、体积能量密度高、占用空间体积较小等优点。氢能以液态储存能够同时满足质量密度和体积密 度的要求。

    缺点:液氢的使用也存在一系列的难题,如液氢易挥发,不便长期保存且存在安全隐患,氢气的液化过程能耗高,氢液化所 需能量为液化氢燃烧产热额的 30%,对储氢容器材料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等。由于液化储氢的成本较高,且其安全技术非常复杂,因此不适合广泛使用,但其作为航空燃料已在航空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多级压缩冷却能耗巨大,低温储氢罐的设 计制造及材料一直存在成本高昂的难题。

    4.2 有机液体储氢仍处于研究或示范阶段

    (1)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技术

    有机液体储氢利用某些不饱和有机物与氢气进行可逆加氢和脱氢反应,实现氢的储存,加氢后形成的液体有机氢化物性能稳 定,安全性高,储存方式与石油产品相似。但存在着反应温度较高、脱氢效率较低、催化剂易被中间产物毒化等问题。国内 已有燃料电池客车车载储氢示范应用案例。

    优点:从储氢含量、储氢过程能量消耗、储氢成本高低等角度综合考虑,类似苯、甲苯这样的单环芳香烃储氢量较大、储氢 过程可逆、效果好。储氢量大、储氢密度高。接近美国能源部对储氢系统的要求。循环系统热效率较高。加氢过程为放热反 应,脱氢过程为吸热反应,加氢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可以回收作为脱氢反应中所需的热量,从而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 使整个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提高。氢载体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储存和运输,适合于长距离氢能的输送。

    缺点: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设备较为复杂,操作费用较高;加氢反应过程和脱氢反应过程均要使用催化剂,且催化剂活性不 够稳定;脱氢反应温度较高等。

    技术应用:氢阳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宜都 10000t/a储油项目与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签约了 EPC总承包合同,该项目采 用的专利技术为氢阳能源开发的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生产技术(LOHC)。LOHC 技术是新型安全高效的氢气储运技 术,可有效地破解当前氢能源产业在存储、运输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低安全性和高成本难题,处于****水平。

    (2)液氨储氢技术

    液氨储氢技术是指将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液氨,作为氢能的载体进行利用。液氨在常压、400℃的条件下即可得到 H2,常用 的催化剂包括钌系、铁系、钴系与镍系,其中钌系的活性**。液氨燃烧产物为氮气和水,无对环境有害气体。

    2015年 7月,作为氢能载体的液氨**作为直接燃料用于燃料电池中。通过对 比,发现液氨燃烧涡轮发电系统的效率(69%)与液氢系统效率(70%)近似。然而液氨的储存条件远远缓和于液氢,与丙烷 类似,可直接利用丙烷的技术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因此,液氨储氢技术被视为**前景的储氢技术之一。

    2021年 12月 10日,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三聚环保举行了绿色能源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三方将 合力打造一支***“氨-氢”能源产业创新团队,合资成立高新企业,发展集绿氨产业、氢能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于一体的 万亿级产业链。

    (3)甲醇储氢

    甲醇储氢技术是指将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液体甲醇,作为氢能的载体进行利用。在一定条件下,甲醇可分解得 到氢气用于燃料电池,甲醇还可直接用作燃料。2017年,我国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让甲醇 与水反应,不仅能释放出甲醇中的氢,还可以活化水中的氢,最终得到更多的氢气。同时,甲醇的储存条件为常温常压,且没有 刺激性气味。中集安瑞科与大化所合作建造的冬奥会的站内制氢项目就是甲醇制氢。

    4.3 固体储氢也已经进入示范阶段

    固态储氢是以金属氢化物、化学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实现氢的存储。固态储 氢具有储氢密度高、储氢压力低、安全性好、放氢纯度高等优势,其体积储氢密度高于液氢。但主流金属储氢材料重量储氢 率仍低于 3.8wt%,重量储氢率大于 7wt%的轻质储氢材料还需解决吸放氢温度偏高、循环性能较差等问题。国外固态储氢 已在燃料电池潜艇中商业应用,在分布式发电和风电制氢规模储氢中得到示范应用;国内固态储氢已在分布式发电中得到示 范应用。

    氢储科技:2019 年 11 月氢储科技开始承担上海市科委关于 500kg/天的镁基固态储氢装置的研发任务。目前,涵盖材料、 机械结构、热系统管理、远程控制系统以及容器等的研发均已完成,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模拟和实验测试。2020 年第四季 度,首座镁基固态储氢示范站将在山东省济宁市落成,加氢能力为 550 公斤/天,供两条公交线使用。

    从储氢成本、技术、安全性等方面来看,高压气态储氢仍是当下储氢方式的**选择,短中期高压气态储氢仍是主流。因 受技术和成本端的制约,国内低温液化储氢技术、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短期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因氢能需求量及建设成 本问题,管道输氢还不能规模化应用,长期来看,待技术突破及产能扩大后,管道输氢、低温液化储氢技术与金属氢化物 固态储氢有望成为储氢的主流方式。




    五、投资分析

    固定式储罐壁垒高,车载储氢空间大

    固定式储氢罐:目前,固定式储氢罐主要用于加氢站、制氢站,按近期各省市出台的氢能规划政策,固定式储氢罐市场需求 较大,但竞争对手较少,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氢气加注压力,加氢站分为 35MPa 和 70MPa 两类。我国绝大多数在用或在 建的是 35MPa加氢站。为了适应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压力逐渐从 35MPa增加到 70MPa的需求,加氢站的加注压力提高 到 70MPa已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加氢站、制氢站的建设增多,储罐需求也将增加,高压、高容量的 储罐需求将逐步释放。一般情况下,容器体积越大,结构设计时壳体壁厚越大,受压元件结构设计更复杂,焊接和组装的要 求更严热处理,无损检测要严格控制,高压大容量的储罐壁垒较高。

    车载储氢气瓶:在高压储氢技术中,目前最为成熟且成本较低的技术是钢制氢瓶和钢制压力容器,但是钢制氢气瓶由于较高 的重量,不适宜汽车用,因此车用高压储氢瓶的国际主流技术通过以铝合金/塑料作为内胆,外层则用碳纤维进行包覆(即 所谓的 III 型、IV 型瓶),提升氢瓶的结构强度并尽可能减轻整体质量。国内车载储氢气瓶的企业较多,特别是 III 型。随着 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车载储氢瓶的需求量是相对最大的领域,但是竞争也较为激烈,技术领先、储氢成本较低的公司将受 益。

    管束集装箱: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 20MPa气态高压储氢与管束集装箱运输的方式。在加氢站日需求量 500kg以下,运输 距离在 200 公里以内经济性较高。该技术较为成熟,参与的企业较多。


    温州高企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经济开发区纬五路209号
    邮箱: 459098607@qq.com
    周经理:13777734177
    胡先生:13819761677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温州高企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高企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周经理:13777734177

    (联系方式 7×24h)

    胡经理:13819761677

    (联系方式 7×24h)